绿水青山间 潜景无限好-新华网
新闻
2024 08/24 08:57:25
来源:青海日报

绿水青山间 潜景无限好

字体:

  众所周知,青海湖在青海生态旅游“排名榜”上总是位居前列,当众多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为生态旅游发展释放了无限潜能,也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依湖而居的众多村庄有了更多向“绿”而行的出路。

  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镇文巴村集体产业园举目望去,湛蓝的青海湖和碧绿的草原,在大地上勾勒出鲜明的层次,坐落于此的牧之源文巴民宿正是村里的集体产业,56间客房的住宿规模,在旺季时供不应求。

  文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主才让说:“作为村集体产业,既享受了生态保护红利,又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多了增收渠道。”对于这个以牧业为主的村子,如今迎来了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的战略机遇,为这个传统牧业村的绿色转型创造了先机。

  多主才让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民宿以6年的租期协议交由第三方经营,租金收益达到200万元,而且还能解决村里的一部分就业。现如今他们和黑马河镇其他几个行政村一起,瞄准住宿、餐饮、购物等业态,准备将产业从文巴村延伸到黑马河镇,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集体产业园建设项目也正在推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赛道”,也为群众的“绿色营生”带来了机遇。在文巴村,很多群众把自家打造成民宿,生态效益正在转变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如多主才让所说:“从传统畜牧产业向生态旅游产业转型,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家的收益也有了明显变化,去年村里的人均收入高达1.6万元。”

  在生态保护的“定量”中做大绿色发展的“增量”,联农带农机制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在青海,诸如文巴村一样,向“绿”而行、点“绿”成金的故事还有很多。

  海南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瓜什则村,当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禀赋,巴滩百万亩草原景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客,优良的草场资源衍生出高附加值,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群众从中受了益。

  瓜什则村党支部书记宽卓加告诉记者,景区于2023年投资建设投用,去年仅开放一个月,实现了26万元的旅游营收,今年迎客以来营收也不错。深知保护好草场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村里的9个草管员每周都要定期开展一次草原巡护,党员每月也要巡护一两次,谈及变化,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共识和自觉。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从一点到全域,在青海,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的种种实践在江源大地得以兑现。

  而今的青海大地上,生态保护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延展。无论是一个个村集体小产业,还是一个个支柱优势大产业,涌动着源源“绿能”,这一切,正是青海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有益探索。

  以求变的思维谋定,以改革的措施“落子”,青海省印发《青海省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贯穿发展主线,当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相辅相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生动实践。

  对于以生态为重的青海,机遇与挑战并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也任重道远。探寻生态价值、生态责任和生态潜力的内在逻辑,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战略机遇前,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将一脉相承、辩证统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半径”不断延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路径持续拓展。

  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最有益的绿色探索,一切付出皆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变。在保护与发展的“象限”中,深化改革与创新,变与不变相辅相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将无上限实现保护,发展也将有下限向“新”。(记者 宋明慧)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